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堂起龙传统活动,传承龙舟文化及龙舟魅力
最新动态
中堂起龙传统活动,传承龙舟文化及龙舟魅力
2025-02-283
“四月八,龙船兜底挖”。农历四月初八,万众期待的中堂起龙仪式按照传统习俗如期举行。这也标志着中堂正式进入龙舟月活动的嘉年华。

而作为“潮涌东江·龙腾水乡”东莞龙舟月中堂分会场的“开场大戏”,吸引了众多市民、媒体记者前来共同见证40岁的松木老龙被“唤醒”。据了解,这是中堂现存历史最久的一条松木龙舟,曾经在比赛中夺过第一名,是当年名副其实的中堂第一飞龙。

(现场观众 热情满满)

据了解,中堂起龙仪式严格按照传统习俗历法,还原东莞水乡“龙头开光、请龙头、起龙、洗龙、装龙头、点睛、采青”等传统仪式。并邀请中堂镇龙舟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冯沛朝师傅进行仪式指导解说,现场还设置了龙头龙鼓文化展、龙舟民俗文化展以及有《中堂龙舟》非遗教材发布及授书仪式等,庄严的仪式“唤醒”老龙的同时,也让大家更直观感受中堂龙舟的魅力和创新活力,激发大家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热爱,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焕新。

(起龙仪式感满满)

当天早上7点,四乡村锣鼓响,雄狮闹,中堂起龙仪式在四乡村泗涌郭氏祠堂进行,还原东莞水乡“龙头开光、请龙头、起龙、洗龙、装龙头、点睛、采青”等传统起龙习俗各环节,并邀请龙舟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冯沛朝进行仪式指导解说。

“哟嚯!哟嚯!”起龙过程中,汉子们齐声吆喝,将沉寂一年之久的龙舟从静谧的河涌中“唤醒”了。

起龙仪式在中堂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中堂人重要的龙舟情感记忆载体,也盛满了中堂人浓浓的龙舟情怀。“起龙”绝对是个苦力活,传统的龙舟,船体长又沉重,整个起龙舟过程完全遵照传统,很多时候都是老中青三代齐齐参与。人们平时都有各自的生计要忙碌,但到了龙舟季节,他们总是会自觉聚到一起,一起来“起龙”,见证龙舟“苏醒”。

当天被“唤醒”的这条松木老龙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冯怀女(已故)制造,长约28米,是中堂现存历史最久的一条松木龙舟。上好木材加上匠心制造,因此虽经岁月冲刷,仍然保存完好,也成就过战绩辉煌,曾经在1988年中堂龙舟锦标赛中勇夺第一名。经过清淤、清洗、上油等流程,这条老龙重现当年英姿,威风凛凛,引发观众阵阵欢呼,同时岸边的群众和河涌的龙舟健儿互泼龙舟水互赠祝福,祈求安康。

老龙出水后,进行装龙头和点睛仪式,“一点龙眼,龙精虎猛;二点龙头,鸿运当头;三点龙鼻,事事顺利。”现场,冯沛朝一边解说,一边为龙头点睛,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延续和传承龙舟文化精神。

起龙仪式结束后,进行龙舟巡游,健儿们在哨子、战鼓的指挥下,奋力挥桡划桨,奋勇争先,浪花飞溅的河面上龙舟劈浪疾行。此时,鞭炮声、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际,场面热闹非凡,龙舟传统文化有力凝聚了乡情民风。
作为龙舟月活动的开始,当天活动设置有龙头龙鼓展示区、龙舟民俗文化展示区,并现场发布教辅读物《中堂龙舟》,展示出中堂精良的龙舟制作技艺,让市民更深入了解中堂的龙舟历史文化。同时,现场还有老师为孩子讲解龙舟民俗知识,小朋友听得津津有味,在与家长一起参与民俗活动中更增进了亲子关系,在传统文化、龙舟精神的浸润下涵养良好家风家训,促进龙舟文化代际传承,促进家庭文明建设。

中堂是“中国龙舟之乡”“中国龙舟文化之乡”,“龙舟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党委委员黎锡浩表示,中堂具有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在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的背景下,不仅开展了龙舟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还正积极探索龙舟产业化新路径。他表示,希望能结合龙舟生产、龙舟景、划龙舟体验等,打造龙舟相关研学活动、文旅产业,推进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齐步走。
中堂作为东莞龙舟重镇,每年都举办龙舟景,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中堂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莫志荣介绍,每年各村都轮流举办龙舟景,素有“中堂龙舟九景”的说法,深厚的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中堂龙舟文化。今年农历五月初二至五月十三日,各村也将陆续举办龙舟景。此外,东莞在沙田镇龙舟公园举办“龙腾大湾区”粤港澳龙舟邀请赛暨东莞龙舟锦标赛。为此,中堂挑选了镇内精英选手组成龙舟队全面备战,为比赛做准备。
起龙,是中堂龙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民俗魅力和文化力量值得传承发展。一起龙,也意味着端午的脚步就近了,龙舟比赛的盛大节日来了。

资料来源丨中堂镇融媒体中心 东莞+

中国龙舟文化宣传与推广委员会省定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