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广东龙舟又火了
各大赛事火热“出圈”
被称为“水上F1”的叠滘龙舟
连续霸榜短视频平台
相关话题频上热搜
高手多如云
连老外都忍不住作歌助兴
今年的“名场面”可太多了
一起来复盘吧
百舸争渡,逐浪珠江!今年共有111支龙舟,近4000名运动员报名参赛。除高校、广州各区参赛队伍外,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在穗外国商会的19支境外龙舟队,以及来自佛山、惠州、东莞、肇庆、清远、龙岩等6支城市代表队伍参加。
过百条龙舟珠江争霸,上演一个个高燃画面。整齐划一的动作,快到模糊的手速,扒出冲锋的气势,演绎现场版“速度与激情”。
绿美华阳碧波荡,挥桨激浪赛龙舟。来自大湾区以及世界各地的59支龙舟强队集结在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竞逐“大湾区龙王”宝座,共同上演全国最长龙舟月——“东莞龙舟月”年度收官大戏。
这场赛事全面升级,采用八赛道进行比赛,属全国首次。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公开混合组汇聚了32支来自香港、澳门以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大湾区9+2城市的传统劲旅,大湾区之魂熊熊燃烧。
他们携手并进,以龙舟为纽带,共同打造一场展现“人文湾区、一水同舟,万众一心、赛龙夺锦”的精神盛会。
在佛山南海区,水网密布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独特的龙舟文化。叠滘龙舟,以其惊心动魄的“龙船漂移”而闻名遐迩,被誉为“水上F1”。
今年,广东龙舟“热”出圈,“水上F1”功不可没。老司机们凭借娴熟的技术,让龙舟从不同角度的狭窄弯道,做到漂移、倒挡、急停等高难度动作,这是全国乃至世界首创的一种竞赛方式。可谓是仅凭一个“手动档选手”,便能让场面瞬间“火热”起来。
刺激的龙舟“漂移”,只看几次比赛肯定不过瘾。早在5月中旬,参赛队伍就开始展开模拟正式比赛的夜训活动,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训练,也给游客提供更多观赏机会。
“咚咚咚……锵锵锵……”狮鼓响起,广州塔下上演龙舟大型“蹦迪”现场。
端午期间,广州各村纷纷给龙舟换上炫彩皮肤,开始招景迎龙。色彩富丽的广绣罗伞、独具特色的氏族彩旗、标志村属的龙船锣鼓再搭配上精心装饰的龙头龙尾,一出场便过足眼瘾。珠江江面锣鼓喧天,旌旗摇动、热闹非凡,展现别具一格的岭南特色和深厚的龙舟文化。
划龙舟从娃娃开始抓起,让龙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传承。
汕头市澄海区溪南西社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参与龙舟活动,邀请村里的造船师傅,特制迷你版小龙舟和龙舟桨。园方还专门请教练安排训练,让孩子们可以自己单独划,不用大人来推船。
“小孩哥”“小孩姐”们“奶凶奶凶”地奋力挥动船桨,划得有模有样,网友们看得也是兴致勃勃,纷纷留言“广东人的DNA动了”。
龙舟文化不仅在短视频直播里“现身”演绎,更是登上了戏剧舞台。趁着“扒龙舟”全网爆火的热度,大型原创当代舞剧《龙·舟》上线了。
这是国内首部诠释龙舟文化的现实题材剧目,通过戏剧表演的方式,将龙舟文化的故事和传说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竞速力量和浪漫梦想并存,一经演出,惊艳四座!
近日,《龙舟》巨型喷绘长卷在广州友谊剧院、广州二沙岛星海音乐厅路段、东莞市华阳湖环湖路等地展出。该长卷由人民日报新媒体和“广东发布”联合出品,由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罗计坤创作。
从“岭南水韵”“源远流长”“文化传承”“点睛之礼”“龙舟情义”“起龙仪式”“赛龙夺锦”等篇章,细细讲述岭南龙舟起源习俗和传承演变,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打卡。
网红“鹤山水牛仔”还“偶遇”了长卷上的自己,1:1生动还原名场面。
五月初二是属于东莞道滘人的龙舟狂欢节,一场融合了水乡特色与传统习俗的婚礼也在厚德河拉开帷幕,3对新人用传统喜庆的水乡婚俗形式演绎婚礼。
十里水乡,船为媒,桥为聘。“碧水映红船,才子会佳人”是专属道滘水乡的中式浪漫。
激情澎湃的龙舟赛让外国友人兴致大增,他们与当地人一起观看比赛、交流文化,秒变迷弟迷妹,贡献了诸多被龙舟“硬控”名场面。有的甚至积极参与到龙舟赛事中来,与队员们一起训练,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
龙舟竞渡的激情超越国界,被“圈粉”的外国友人肖恩也忍不住作歌一曲助兴。
当广东各地的龙舟比赛正如火如荼开展时,广东健将们也奔赴各大国际龙舟赛事,在世界各个水域激烈角逐。
在第二届“文化中国·开普敦龙舟节”现场,岭南元素氛围浓厚。同一天,匈牙利韦伦采市也隆重举办了一场端午龙舟文化节。来自匈牙利、俄罗斯和中国等地的14支队伍参加龙舟比赛,一同展示赛龙舟这项中华传统竞技运动的魅力。
近年来,每到5月—11月,世界各地都会举办不同种类、不同规模的龙舟比赛,仪式感丝毫不逊色于国内。当各种语言的口号同时响起,龙舟这项古老运动也更具国际化特色。
江门鹤山“00后”冯伟浚是一位龙舟爱好者,因其“怒发冲冠”的发型,充满爆发力的划船动作,奋力拼搏的表情及展现出来的勇猛气势,被网友纷纷称赞。“真汉子”“满满的阳刚之气”。
在阳江2024年广东省龙舟锦标赛上,67岁女舵手陈柳妹以飒爽的英姿,眼神坚定的形象吸引了无数网友目光,成为赛场焦点。陈柳妹已经划了20多年龙舟,是当地的“元老舵手”。她所在的龙舟队是来自东莞麻涌的大步女子龙舟队,有20多名女队员,平均年龄超50岁。
在佛山南海叠滘,一支队伍的鼓手格外引人注目,他的眼神犀利,如同战场的指挥官。
在极险的赛道上也能保持情绪稳定,把控击鼓频率,指挥队员开启C弯大挪移,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因他与吴彦祖颇有几分神似,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吴彦祖佛山分祖”。
同样是在佛山南海叠滘龙舟赛上,还出现了一位“青年郭富城”。
从小就喜欢龙舟文化的17岁帅小伙植嘉超,积极参与比赛,在赛场上动作流畅,眼神刚毅。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声,和组员齐心协力为村里的荣誉而战。
无独有偶,广州也出现了“邓紫棋分棋”。来自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鼓手马義钧因其飒爽的表现和酷似邓紫棋的外貌出圈了,成为了赛场上一道亮眼的风景。
在比赛中,马羲钧以坚定的信念和激昂的鼓声,激励队员发挥最大潜力。最终,她所在的龙舟队取得了22人龙舟大学生组600米直道竞速决赛第6名的成绩。
马義钧坦言,希望人们更关注自己的实力,而不只是外形。
在开平举办的2024第一届“银龙杯”联谊赛现场,开平启航俱乐部龙舟队女鼓手胡丽莎动作流畅、眼神坚毅,在江面上与队友们一起破浪前行,网友直呼“元气少女能量满满”“又飒又美”。
在佛山南海叠滘龙舟赛上,一名12岁的“小孩哥”火爆全网。比赛时手中的桨不小心掉水里,为了不拖累队友,他毫不犹豫一跃从船上跳进水中。网友感慨,这就是刻在骨子里的龙舟精神。
温永铖是佛山南海叠滘潭头村人,初中起便跟随家人定居澳门,目前是澳门海星中学的高二学生。得知潭头东约龙船队开始叠滘漂移新赛季的训练,温永铖毅然报名,开启每周从澳门回佛山参加龙船训练的生活。
温永铖的爷爷和爸爸都是龙船队里的鼓手,在队时获奖无数。现在虽然都已退役,但这份热血早已传递给他。
对于这位回乡参赛的湾区青年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他与家乡的连结。这艘25米的龙船,满载着他对家乡传统文化的骄傲。
在刚过去的端午节,“广东人有了自己的水上F1”直接登上了抖音热榜;“南方人赛龙舟这么野啊”“广东龙舟的颠超乎你想象”等话题播放量均过亿次;“果然广东人是真心想救屈原的”等热梗也广泛流传。
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电总台等在内的多家“大报大台”持续聚焦佛山南海“龙超”等热点,人民日报主报连发3稿推介广东龙舟文化。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总台港澳台中心等中央、省、市近70个网络传播平台纷纷进行网络直播。
此外,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等多家外媒,香港01、明报等港媒对龙舟盛事作了大量报道,来自加拿大中文电台、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等媒体的记者纷纷为龙舟赛打Call。吸引全球网友围观,狠狠霸屏了!
当那些热情洋溢、激情澎湃的赛龙舟画面涌入短视频后,带来的不只是高关注度,还有情感连接上的共创。不少自媒体纷纷参与视频创作,产出多个超百万级流量作品。
网友用“锣鼓喧天”“百舸争流”“热闹非凡”“勇往直前”“乘风破浪”等形容龙舟赛的激烈场面,“气势”“精神”“激情”“精彩”“壮观”“燃爆”等也成为网友分享时提及的高频词。视频评论区也成为网友祈福的重要渠道。
龙舟赛的出圈,成功带动了珠三角文旅订单的增长。数据显示,端午双周,广东生活服务订单量相比去年端午同期上涨70%,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等城市成为龙舟赛热门打卡地。
六月盛夏
龙舟竞速
飞桨如翼
起源于岭南先民水崇拜的龙舟文化
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在世界各地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随着“龙舟月”过去
龙船将重新埋藏于河涌底
待来年“请龙出水”
再续传承千年的龙舟情缘
广东龙舟
也将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
书写更多可能